高校动态

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服务新体验

日期:2025-05-12 来源: 作者: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,驱动之双轮。开展网信建设和管理工作,必须坚持“网”与“信”统筹兼顾、协同发展。

2018年以来,北京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网信重大战略部署精神,加强网信统筹,持续开展网信治理体系建设,构建并不断优化“校-院”二级管理机制,并通过搭建网信基础平台强化赋能、夯实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增强保障、统筹网信队伍建设凝聚合力,推进数智化转型成果连点成线,连线成面,不断促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北京大学各二级单位根据学校整体部署,立足业务实际和发展需求,拓展出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案例和创新经验。这些成绩和亮点汇聚成了“网信撷英”这个栏目。

会议中心秉持“技术赋能服务,数据驱动管理”理念,通过加强统筹协同、创新驱动实现管理服务赋能,通过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各项业务保驾护航,构建并不断优化“需求即时响应、资源全域共享、场景无缝衔接”的校园服务新模式。

作为会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,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已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,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美育育人的重要阵地。5月13日将举办“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5周年发展大会”。

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,校园服务的边界正被不断打破。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后勤服务保障单位,会议中心始终以“技术赋能服务,数据驱动管理”为核心理念,将信息化建设融入服务、管理与安全的方方面面,为师生打造更高效、更便捷、更温暖的校园生活体验。

会议中心下设对外交流中心、百周年纪念讲堂、勺园和中关新园四个传统业务板块,近年来又增加北大文创、教师之家、圆明园校区等新兴业务板块,集学术交流、文化活动、场地运营、餐饮零售和接待服务于一体,为学校重大活动、国际国内会议、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支持。面对各业务板块在职能定位、历史沿革及管理体系上的显著差异,会议中心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,力求打通部门壁垒、整合资源网络、构建共享平台,着力推动跨板块协同发展,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品质。为此,会议中心组建了信息化工作专项小组,强化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,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,以技术赋能推动管理流程再造与服务模式创新,为构建智慧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。

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,会议中心持续深化系统整合与升级,以技术驱动管理效能提升。在完成会议中心用友财务系统全面升级的基础上,进一步推进人事管理系统、行政办公OA系统的整合优化,实现业务办理规范化、数据流程一体化,为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针对勺园与中关新园原来独立运行管理、系统分散的问题,会议中心以酒店管理系统整合为突破口,将两园信息系统升级为统一平台,不仅破解了合署办公的核心障碍,更为后续新开业的教师之家、燕南五十茶室提供了标准化管理模板,推动了会议中心多板块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。




在此基础上,会议中心还全面提升智能化管理举措:勺园中关新园上线给水监控系统、完善了中央空调智能管理平台、落地了智慧能源计量项目,构建起完整的能源监测与优化体系。同时,拓展了勺园中关新园线上报修系统的应用范围,新增机房巡检和物料管理功能,不仅实现环境设备全方位监控,还有利于实现物料全流程追溯,有效提升运维效率。而远程锅炉运行监控系统的上线,更是直接减少了四名人工,当年即收回锅炉监控系统的资金投入。


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用户体验。会议中心以师生需求为导向,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服务融入校园生活的细微之处,真正让师生感受到了“指尖上的便利”和“看得见的实惠”。

全新上线的会议中心微信服务号整合了餐厅等位、文创购买、演出票务等7大核心功能,师生动动手指就能搞定各类生活需求,真正实现了“一机在手,服务全有”。


在酒店业务方面,通过与保卫部密切配合,将勺园酒店管理系统与校园门禁深度联通,宾客入住后便可自动获得多次出入校权限,彻底解决了勺园住店客人“进校难”的痛点,2024年累计为1.5万人次住店客人提供自由入校的便利;中关新园停车场系统优化升级后,自2024年12月起已为3150位师生宾客减免了停车费用,切实为宾客的出行带来了实惠。


此外,会议中心还重点提升了勺园、中关新园公寓在住师生的生活便利水平,开通了留学生房费线上支付功能,师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缴费,告别了以往需要本人亲自到前台排队交费的困扰;在财务优化方面,上线了电子发票和线上签单服务,简化了参会住宿师生宾客的报销流程;另外,百周年纪念讲堂还开发了演职人员预约入校系统,优化了线上演出购票功能,使得师生能更便捷地享受高雅艺术。


技术创新的价值,在于让服务隐形、让便利显性。从系统功能的“小节点”到便捷服务的“大场景”,会议中心正以信息化为笔,描绘智慧校园服务的新图景。

在网络安全领域,会议中心始终将“安全底线”视为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。2024年,通过分级防控、专项整改、宣教融合与实战演练多措并举,大力筑牢会议中心网络安全的立体防线:一是建立分级通报机制,由专人负责11个重要系统的日常监测、漏洞修复和数据备份,全年系统排查隐患20余项,处置网络安全威胁6起;二是开展“清网行动”,整改弱口令账号45个,注销僵尸企业微信2个,组织4次断网应急演练,全面检验系统韧性;三是创新宣教形式,通过LED屏、工作群等渠道推送警示案例60余条,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覆盖652人次;四是强化队伍建设,举办了5期网络安全专题培训,内容涵盖钓鱼邮件识别、防火墙配置等实战技能,参训400余人次,推动“人人都是安全员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

“安全无小事,防范无终点。”会议中心构建技术和制度双重防火墙,持续夯实安全根基。信息运维团队全年为在住师生宾客处理各类网络和系统使用问题2076次,完成154次关键系统操作,通过强化网络运维和设备监控,确保各业务系统平稳运行,为会议中心的各项运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会议中心未来将以“场景贯通、流程再造、数据驱动”为核心,全面推进智慧服务升级,重点聚焦以下方向:

全场景服务一体化:推动会议中心房餐会、零售、文创等业务系统与校园卡/统一认证平台深度对接,实现身份验证、支付结算、会员权益互通互联。师生凭校园卡即可畅享订房、餐饮、购物、运动等一站式服务,真正实现“一卡通行,全场景覆盖”。

会议管理智能化:开发会议流程管理平台,师生可通过统一平台完成会议场地预约、费用结算等,会后自动生成电子账单,从而简化审批流程,提高办会效率。

财务报销自动化:打通会议中心业务系统与学校智能报销平台的联接,实现账单自动推送至网报系统,开启无纸化内支报销,减少人工干预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,师生零跑腿”。

数据生态互联化:打破会议中心资产、人事、合同管理等系统数据壁垒,推动各系统与校级平台互联互通,消除重复录入问题,提升管理标准化水平,构建起跨部门数据共享生态。

文化服务便捷化:建设讲堂智慧票务平台,集成购票、核验、会员管理功能,支持校园卡直接支付,缩短排队时间,让高雅艺术从“云端”到“指尖”无缝触达,全面激活校园文化活力。

服务模式创新化:在中关新园悦动馆落地24小时无人值守的运动模式,以网球学练馆为试点,通过智能门禁、自助预约等系统功能实现“随时运动、自主服务”。后续将拓展至健身房、游泳馆等多元场景,打造校园智慧运动新风尚。